行业新闻
按照“数字重庆”建设总体要求,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谋划,围绕核心业务梳理和“一件事”小切口,全力推进“数字商超”建设,着力打造连锁食品超市从进货到销售全链条数字化监管模式,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化,提升监管效能,保障食品安全。
线上“全链条” 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
搭建重庆市连锁食品超市数字化监管平台,依托和整合企业进货、库存、销售等环节的数据,实现全链条信息实时采集和共享。
其中,进货环节,要求超市上传供应商资质、产品检验报告、合格证等信息,系统自动进行审核,确保食品来源可靠;库存环节,实时监测食品储存环境和保质期,及时预警过期风险;销售环节,通过在超市内安装AI智能摄像头、温度传感器等设备,对食品销售过程进行线上监控。同时,实时智能监控直接入口散装食品等“三防”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。
线下“精准管” 实施精细化监管措施
利用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和信息,科学实施线下监管。监管人员根据数字化监管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,结合日常监管动态评分情况,制定有针对性的线下检查计划。
对于线上监管平台发现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超市,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;对于消费者投诉较多的超市,重点检查相关问题环节。
在线下检查过程中,监管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线上平台的数据,对照检查清单进行逐项核查,确保监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。同时,将线下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线上平台,更新超市的监管记录,形成线上线下监管的闭环,实现对连锁食品超市的精准管理。
应用“智能化” 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
引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智能监管。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,对超市内的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,快速识别潜在风险,如员工违规操作、食品存储不当等。同时,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对食品储存环境的温度、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,一旦发现异常,系统立即主动预警,提醒监管部门和超市及时采取措施。此外,利用数据分析技术,对较短保质期食品等销售数据进行实时分析,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和问题后,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超市发出预警,全力防范过期食品回收、重新打包上市销售等违法行为发生。
追溯“体系化” 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
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,让每一件食品都有专属的“数字身份”,从生产、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都被记录在案。
在连锁食品超市内配置信息查询机,消费者可通过查询机扫描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,获取食品的详细追溯信息,包括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厂家、原料来源等。
同时,开发微信小程序,消费者可在小程序中扫描条形码或输入食品相关信息进行追溯查询。“这种便捷的追溯方式,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,也促使企业更加重视食品质量安全。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,能够快速准确地追溯到源头,及时采取措施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”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。
主体“责任明” 强化企业自律意识
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连锁食品超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,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,加强对食品采购、储存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。
如,店内配备信息查询机,可实时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、食品抽检、快检和不合格食品召回情况向消费者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;促使企业严格执行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调度”制度,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;加强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考核,增强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;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监管,主动上传数据,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。
该负责人称,通过“数字商超”建设,重庆市连锁食品超市监管效率大幅提高,实现了数字化变革,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更加精准,企业经营更加规范,消费者满意度也不断提升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“下一步,重庆市将继续深化‘数字商超’建设,不断完善监管体系,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、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。”